作者:郭泰/著
出版社:實戰智庫.企業名人堂
出版日期:寄送地區限制:
王永慶奮鬥史:立志成功者最好的一面鏡子 (跨世紀修訂版)
按我瀏覽更多相關資訊

  第一篇王永慶發跡史 :刻苦、努力、節儉,王永慶的發跡過程,正是這六個字的最佳見證。以一個「唸書時的成績總在最後十名內」,進米店做小工「只知道終於有飯吃」的窮孩子,王永慶如何在日本人的壓迫之下白手起家,又如何在台灣光復後邁開步伐,一路超前台灣「經濟成長的奇蹟」?王永慶是當今台灣最重要、最有影響力的民間人物,他的發跡過程,更是一部台灣的「小經濟史」。

  第二篇王永慶的生意經:王永慶降低成本的本事,連世界級的管理大師都望塵莫及;他做生意只有一信念:價廉物美。從這個信念出發,王永慶不眠不休的追求效率,鉅細靡遺的降低成本,終於在塑膠王國裡所向無敵。台塑人最怕「午餐會報」,王永慶的追根究柢精神,經常問得「專家」面紅耳赤;美國人也怕他,因為他的確「有一套」。這「有一套」就是實力,王永慶只怕沒有足夠的實力,不怕沒有好時機。

  第三篇王永慶這個人:「一條毛巾用了二十七年,到現在還在用」,這個人就是王永慶。無論如何飛黃騰達,王永慶絕不忘本,當年幹米店小工的王永慶,和現在的台塑集團董事長一個個性。遇到刮風下雨就暫停晨跑的人,王永慶看不起;打打高爾夫就說「辛苦」的人,王永慶看不起;連娛樂、鍛鍊身體都不能當一回事的人,王永慶不相信他會成功。不認識這個人的刻苦節儉和一諾千金,不了解他的率直犀利和他的孤單寂寞,就不算知道王永慶。

  第四篇王永慶的承先啟後:沒有王長庚,就沒有王永慶;沒有先人的吃苦安貧,王永慶不會洞察人生。從福建安溪到台灣新店,從貧病交迫的茶農到一柱擎天的塑膠大王,相信「富不過三代」的王永慶,對他的下一代有什麼樣的期望?「從基層做起」是王永慶教育子女的信念,「不一定要給兒子」是他對「接班人」的注釋,王文洋?王文淵?還是王永慶口中的「十人小組」會接掌台塑集團?一代塑膠大王對身後事的看法,也和他的生意經一樣充滿哲理。

  第五篇回應與挑戰:王永慶和他的弟弟王永在,一九八五年一口氣合捐了一億元給政府,創下私人捐獻的破天荒紀錄。明志工專、長庚醫院、生活素質研究中心,以及管理技術移轉中小企業,王永慶一步一步的回報社會,只有開始,沒有結束。另一方面,新時代也正給他無比的考驗。塑膠大王能不能兼掌重工業?能不能在資訊業出人頭地?所向無敵的王永慶,終於面臨連他也頭大的雷霆萬鈞的挑戰。

  王永慶雖然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首席企業家,可是大家對他奮鬥的歷程、成功的經驗、做事的方法、處世的態度,乃至於如何教育子女與未來接班人等等,所知均極為有限,本書針對上述的問題做了深入淺出的解說與描述。

  • 郭泰為了撰寫本書,蒐集了二十年來有關王永慶近兩百萬字的文獻資料,加以消化、研究、整理、分析之後才完成。
  • 郭泰擅長為企業家作傳,他獨特「讓資料說話」的體例,透過對資料的剪裁、排比與解釋,以輕鬆活潑的筆觸,勾勒出傳主鮮明的個性,並彰顯出他們的生活哲學與經營智慧。
  • 本書於1985年11月出版,16年來熱賣超過10萬冊,並發行了大陸版、香港版、日文版。這是2001年的最新修訂版。
  • 1987年11月號中文版《讀者文摘》曾轉載本書部份內容。


href="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holyfree/">*以上商品說明取材於博客來網路書店, 應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為準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傳記
    全站熱搜

    myshop1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